技术与经济 | 机器、人工智能与产业自动化

by artist: Joan Litsey 

上篇说到,在美国,新一代的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生产效率的提升并没有推动工作岗位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有经济学家将这种史无前例的情况称为the great decoupling (详情见这里)。

这种情况的产生,很大可能是因为产业自动化(automation)对劳动力的替代速度已经快于新的工作岗位的产生速度。

这种宏观的趋势,在数据上是几条细线,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个人来说,却可能是惊心动魄的技术剪刀夹杂在洪水中喷涌而来。

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哪些行业和能力在短期内不那么容易被替代?如果洪水终将先毁灭再创造,那么能够临时躲避灾难的方舟可能在哪里?

1.两个基本认识

在讨论之前,我想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自动化(automation)发展,提出两点基本认识(其中涉及一些技术的内容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如果有误,欢迎各位技术大神指正):

首先,关于机器学习的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计算机很容易完成高度程式化和指令明确的内容,如复杂计算、打字、工厂中的流水作业,还有由人类发明并且能够以数学的形式解决的问题,如跳棋、国际象棋等棋类游戏(围棋不是简单计算问题,这个后面来说)。

但对人类来说十分简单甚至不需要思考的任务,如自主学习能力、常识、身体的平衡能力、自主神经系统对身体机能的控制,对机器来说确实相对难的。就算是我们人类自己也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些过程的发生机制,更不要说将其程式化了。

因此,认识1可以总结为:

  • 机器自动化能够完成人类自己发明和已经了解的任务;而大自然在进化中赏赐给我们的能力,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更难被复制。

有人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在机器学习出现之前的结论,深度神经网络等方法的成熟让计算机掌握了很多新的能力,比如无法简单地用计算能力解决的围棋问题,比如高等哺乳动物才拥有的面部识别、特征识别等问题。但不要忘了,当前的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是以大量人类标识过的数据作为”正确答案”,没有这些原始的标识数据,机器学习从何谈起?

在此基础上,讨论机器和人力的成本及比较优势。长期来看,机器当然可以完成越来越多类型的任务。但如果完成这种任务的成本是相对高的,那么人类工作者就仍然是更好的选择。比如波士顿动力花大力气研发出的人形机器人,虽然做到了像人类一样的行走跳跃转圈,但它也同时被称为机器人中的“法拉利”,成本高昂,炫技和研究成分大于实用性,暂时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技术与经济 | 机器、人工智能与产业自动化

萌萌的甩着小手的Atlas

因此,认识2可以总结为

  • 人类工作被大规模替代的前提,是机器的成本低于能完成同等任务的人的成本。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表达,即机器拥有相对人类的比较优势。

当然,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远大于人类能力进化的速度,所以可以肯定机器拥有的比较优势会不断扩大,人类的比较优势领域也会不断缩小。但我认为这一进程将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人类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不是计算能力和技术能力考虑的范畴。

2.谁将被替代?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判断出短期内可能被替代的行业和岗位特征:简单重复性工作(如工厂工人)、 能够标准化的工作(如会计、出纳)、基于大量信息的收集和简单处理的工作(如某些特定行业的分析师)、自动化能够显著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工作(如快递)。

技术与经济 | 机器、人工智能与产业自动化

致敬:卓别林,摩登时代

 

反过来,就是难以被替代的岗位特征:非标准化工作,如一些类生活服务;人类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因而难以完全程式化的工作;即使能够自动化,也会因天然的多样或独特性而被赋予独特价值的工作,如:艺术、工匠,因为被认同的独特性永远是稀缺物品。

技术与经济 | 机器、人工智能与产业自动化

前段时间给自己的画作设置自毁装置的艺术家班克西火了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正好发现了2017年的一篇相关文章,作者制作了一张可视化图表,对不同工作的收入水平和被替代风险进行了评价。

技术与经济 | 机器、人工智能与产业自动化

技术与经济 | 机器、人工智能与产业自动化

Mark Whitehouse and Mira Rojanasakul , Find Out If Your Job Will Be Automated, Bloomberg 2017  ,https://www.bloomberg.com/graphics/2017-job-risk/     原图是动态图表,能出墙的同学可以看看自己的职业在其中的什么位置  

图中从左至右表示工作岗位被自动化替代的风险,越靠右的工作类型越容易被替代;图上至下表示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越靠下表示收入越低。可以看到,自动化对低收入和低技能的岗位替代是十分广泛的。

这个研究还对工作岗位的规模和从业者的学历进行了区分(不同圈圈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教育水平),可以看到右下角的高危区域集聚了缺乏正规教育培训的人群,较高的学历(蓝绿色的本科以上人群)则大大降低了被替代的风险。

对于这个进程,拥抱技术的人可能会说:技术在消灭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会制造新的工作岗位,比如数据工人(清洗、标记和处理数据),比如帮人处理人机关系的服务者。

我也同意这个说法,只是很难想象这些新的需求能否、何时才能传导到上图右下角那些教育程度较低、缺少技术能力的人——教育资源的差距带来的不平等,是不是终将让一些人永远无法追赶上时代的进程呢?

当然事情可能也没那么夸张。毕竟蒸汽机发明以来,人们对于机器的恐惧从未停止。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玩意,从提出以来已经经历了好几轮繁荣和低谷。我们这一次,说不定会被后代称为人工智能的”第三次繁荣期“呢?

技术与经济 | 机器、人工智能与产业自动化

图片来自http://wap.ea3w.com/article/154/1542674.html  , 原作者不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另外,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和恐惧很多时候都并不靠谱。比如在互联网出现以前,科学幻想多集中于交通工具的发展——汽车飞在天上,太空旅行很平常。谁也没有预想到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交换不必建立在出行的基础上,也很难想象人类至今都没有再一次登上月球。(从人类对未来的幻想历程出发,也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社会现实,这个我们以后有空再聊。)

3.一点讨论

 

关于长远的未来,我这里有几点基于直觉的大胆设想:

  •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与机器将会是高度共生、协同工作,人与机器各自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 资本重要又不重要。在生产要素洗牌的过程中,资本的重要性当然会增加。但技术在颠覆劳动力的同时也在颠覆资本,未来的资本会以什么形式而存在不得而知。

  • 反AI和自动化的生活方式社群一定会出现,他们会主动回归到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生活状态。其实对工具理性的反思早已出现,如法兰克福学派——他们认为启蒙运动以来,工具理性的发展及其结果已经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初衷;《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他认为自农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被束缚在土地和生产中,就一直在不自由的车道上越走越快。

  • 现有的资本主义体系可能会面临史无前例的危机,资本积累-再生产-制造新需求-再积累的循环可能会被技术搅乱,技术可能代替金融资本建立新的秩序。

  • 人类文明的下一轮增长点可能在太空,毕竟地球已太小,宇宙还很大。

技术与经济 | 机器、人工智能与产业自动化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关于个体在这场洪水中的行动策略,也有几点个人想法:

  • 了解机器的语言is always a good idea—— 一门语言就意味着使用这门语言的整个世界,就像现在懂英语是一种必备技能一样,能看懂编程语言/机器语言也必然会是未来普遍的能力。

  • 某种专业的核心技能的重要性可能会被一般性的学习能力超越——毕竟不变的只有变化,提高应对变化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 追寻自身的意义永远是生活的核心——看上去很鸡汤的一句话,但想象一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人类可能又将得到一次大规模解放劳动力的机会。只要存在完备的制度,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的工作岗位的减少就可能意味着有大批人能够去追求文学、艺术、科学的精神世界。如果工作不是必须的,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当然是一种必然选择。

So, why don’t be excited and have fun ?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