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f]第67期:地球扩张

原作:http://what-if.xkcd.com/67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如果地球半径现在开始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扩大,要花多久人们才能意识到他们自己变重了?(假设岩石的平均构成不变。) —— Dennis O’Donnell 回答: 地球目前并不在扩张。[1] 人们一直觉得地球应该在扩张。在20世纪60年代[2]板块漂移学说被学界确认之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不同大陆的海岸线能够互相吻合。于是人们想出很多个解释方法,其中有一个认为地球本是十分光滑圆整的一个球,而海洋盆地则是地球不断扩张产生的裂缝。这个理论从未十分流行[3],但它的身影不时在YouTuble上出现。 为了避开上面这个问题,我们…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66期:夺命狂风

原作:http://what-if.xkcd.com/66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如果风速达到每小时500英里(约804千米),人会被吹起来吗? —— Grey Flynn,7岁,斯托纳姆,马塞诸塞州 回答: 妥妥的!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些场景在现实中不会发生:比如中枪的人不会向后飞去,比如真空不会使你的皮肤爆炸。 但大风绝对可以把一个人吹起来。事实上,如果你站在一个停车场上,那么这股妖风不但会把你吹飞,它甚至会把路面削去一层一并带走! 不过这风还没大到可以把你的皮肤扯下来。人类能在时速500英里的大风中活下来,这点很重要,因为飞行员有时需要以这种速度从飞机里弹射出来。 在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政府曾经把飞行…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65期:Twitter新鲜事能有多

原作:http://what-if.xkcd.com/65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如果Twitter的时间线(包含你粉过的好友的动态)能够超出屏幕范围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那么它会变得有多长? —— 匿名人士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但不那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回答中牵涉了德国坦克、人类灭绝以及互联网上最受争议的概率问题。 不过首先我们先来谈谈Twitter。 好多新鲜事 你的这个问题取决于你把哪些人加为粉丝,因为有一些人他们发出的新鲜事比其他人多出许多。 @JephJacques是Questionable Content的作者,他每天要发许多新鲜事,在你的时间线中他可能贡献了3.6万条,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64期:匀速上升

原作:http://what-if.xkcd.com/64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如果你突然开始以每秒一英尺(约30厘米)的速度上升,你会怎么死?你会先被冻死或者窒息吗?还是有其他的死法? —— Rebecca B 回答: 你带大衣了么? 每秒一英尺这个速度并不快——一部普通的电梯的速度都比它快。[1]你要花上5到7秒才能上升到手臂举起的高度,不过这取决于你的朋友们有多高。 30秒后,你的高度是30英尺(9米)。根据What if系列第44期的内容来看,这也快是你的朋友能扔给你三明治或水瓶或其他什么东西的最后机会了。[2] 在一两分钟后,你已经高于树梢了。你感觉和地上差不都,都很舒服。如果当天有风,那么树梢上方…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63期:打孔卡上的谷歌

原作:http://what-if.xkcd.com/63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如果谷歌的所有数据都用打孔卡储存,那么需要多大的数据仓库才能容纳得下? —— James Zetlen 回答: 谷歌几乎肯定比地球上任何其他组织拥有更大的数据存储能力。 谷歌对其运行细节缄口不谈,所以一些东西没法求证。而全世界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组织能拥有更大的存储能力或更多的服务器基础设施。以下是我认为的谷歌存储能力最有力的竞争者: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 美国国家侦察局(NRO) 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IP)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斯伦贝谢公司(Schlumberger) 腾讯 雪佛龙(Chevron) 下面这些也是大名鼎鼎…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62期:氦气球降落伞

原作:http://what-if.xkcd.com/62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如果我背着几罐氦气以及一个巨大的未充气的气球从飞机上跳下来会怎么样?我在下坠的过程中给气球充氦气,那么我需要从多高的高度跳下来才能使得气球能将我减速到可以安全落地的速度呢? —— Colin Rowe 回答: 虽然这听上去有点滑稽,不过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从极高的高度跳下来是非常危险的。[来源请求]一个气球确实能够保证你摔不死,但派对上常用的那种气球显然不行哈哈。 避免高速触地毫无疑问是保证存活的关键所在。正如一篇医学论文[1]所说的那样: 很显然触地速度,或者说下落的高度本身并不致命……但极大的速度变化率(比如你从10楼…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61期:飞越减速带

原作:http://what-if.xkcd.com/61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最快能以多快的速度冲过减速带并幸存下来? —— Myrlin Barber 回答: 非常非常快。 首先,先说明下免责条款:在阅读完本文后,请不要驾车以高速通过减速带,原因如下: 你会害死别人 轮胎、悬挂甚至整辆车都会受到损害或损毁 你难道没读过本博客其他的文章么?! 如果这还不够,那我引用几条医学期刊上因为减速带而造成的脊髓损伤的案例: 腰胸部X光以及计算机断层扫面结果显示四位患者有压缩性骨折……已进行后融合植入物固定手术……所有患者都恢复良好,除了一位颈椎骨折的患者。[1] 一号腰椎骨(L1)是最常发生骨折的脊椎骨(23/52, 44.…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60期:寻找生命迹象

原作:http://what-if.xkcd.com/60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如果你能传送到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地方,那么你看到智慧生物(人类)存在迹象的概率有多大? —— Borislav Stanimirov 回答: 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所以你有很大概率会扑通一声掉到海里。 但即使是在大海里,你仍然能看到人间烟火的痕迹。 但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 一些重要的东西 人类已经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但这里我们先关注一些比较明显的东西:道路、房子和田地。 为了直观地了解提问的这位老兄能有多大可能会看到这些明显的建筑,我往Google Earth里导入了一组随机的地理坐标。[1] 绝大多数地…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59期:纸质版维基百科

原作:http://what-if.xkcd.com/59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如果你要把整个维基(英语)百科打印出来,那么你需要多少台打印机才能赶上网络版本的更新速度? —— Marein Könings 回答: 就这么点就够了: 原来只要这么点打印机就够了!但在你打算自己也弄一个实时更新的纸质版维基百科打印出来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打印机究竟在干些什么……以及这么做要花多少钱。 打印维基百科 事实上有人曾考虑过把维基百科全部打出来这个想法。几年前,一个叫做Rob Matthews的学生把维基百科上的所有特色文章都打印了出来,于是就有了一本好几英尺厚的书。 当然了,这些只是维基百科所有精华的九牛一毛;整个维基百科… Read more

Categories:

[what if]第58期:轨道速度

原作:http://what-if.xkcd.com/58 译者:猪的米 What if 系列: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tag/what-if 提问: 在宇宙飞船返回再入大气层时如果用一个像“好奇号”降落火星表面时所用的“空中起重机”,把飞船的速度降到每小时只有几英里,那是不是就可以不用热防护罩了? —— Brian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飞船在冲入大气层的时候避免压缩大气,这样就可以不需要昂贵而又脆弱的外部热防护罩? —— Christopher Mallow 可不可以把一个小火箭(载有货物)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方,然后在那里只需要很小的火箭就能达到逃逸速度? —— Kenny Van de Maele 回答: 所有的这三个问题问的东西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且我在其他几篇文章中提到过,不过今… Read more

Categories: